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,放一杯茶也能做到水平如镜。但每小时300多公里的速度,造成极大的摩擦力,对钢轨势必造成极大的磨损。所以,每过一段时间,都需要对钢轨进行维护。维护的前提,就是查出钢轨的磨损状况。
怎么检查?今年春运期间,科技日报记者认识了一帮给钢轨作B超的人。他们首先要驾驶着GTC-80型钢轨探伤车昼伏夜出,不知疲倦地奔走于两轨一线间,细心地发现并消除钢轨伤损病害,被大家称为“高铁夜行侠”。
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九车间探伤二班工长高阳,就是“高铁夜行侠”中的一员。他所在的探伤班组要对管内京广、徐兰、郑渝、郑阜等高铁线路进行全覆盖探伤,作业总里程达3200余公里。
因为高铁列车多集中于日间开行,所以探伤工作只能在夜间开展。每次出发之前,高阳和工友们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仔细的保养检查,全面消除设备隐患,切实保证作业质量。
“GTC-80型钢轨探伤车,是我国最新一代探伤车,配备有钢轨超声检测系统、轨道状态巡检系统,作业时速达80公里,不仅能对钢轨内部伤损进行准确检测,还能对钢轨轮廓、外观磨耗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,其精度达到横向2mm、纵向3mm。”高阳介绍,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对钢轨表面释放大量作用力,钢轨难免会因磨耗和疲劳而产生擦伤、纹裂、核伤等内外部伤损,及时识别并准确上报伤损部位对保障行车安全十分必要。
众所周知,去医院做B超,医生会通过超声仪器来探查人体内部病灶,钢轨探伤车也一样,需要利用多组不同角度的超声波,入射钢轨后的反射回波,来检测钢轨内外部是否存在伤损。
“由于钢轨伤损具有随机性,在钢轨探伤过程中,我们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探伤显示屏做记录,并重点加大对道岔区域、长大桥隧、钢轨焊缝等关键部位的检测力度。粗心大意,造成‘误诊’或‘漏诊’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50岁的阎伟在11名车组成员中资格最老,主要负责盯控探伤设备反馈的图像波形,从事探伤工作30余年的他累计发现各类钢轨伤损问题已超过万例。
钢轨探伤是一项繁重又精密的工作——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很重要,准确识别数据信息更关键。“探伤数据是以图像波纹形式在探伤显示屏上呈现的,就像心电图一样,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照‘钢轨伤损模式库’解码,转换为文字报告,准确标注伤损所处地理位置、地面参照物,以便线路管理单位及时处置。”高阳说,春运期间,他们的任务十分繁重。探伤结束后,还要加班加点分析数据,几乎每天都从入夜持续工作到天亮。
万家灯火时,铁路不眠夜。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,这群“高铁密探”在中原千里铁道线上不停地穿梭忙碌,一丝不苟地为钢轨“把脉问诊”,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换回亿万游子的返乡坦途。(记者 乔地)
关键词: 高铁